时值石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我国国家博物馆和我国美术家协会一同主办的“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将于12月10日在国家博物馆启幕,这将是迄今为止石鲁艺术的最完好出现,其间既包含我国国家博物馆的体系保藏,又有海内外公私组织保藏的石鲁艺术精品。
石鲁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衍。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新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像系,体系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著作,为后来的国画创造打下了根底,抗战迸发,投身革新队伍,是我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出来的革新文艺家中杰出代表之一,在多个艺术范畴皆有建树,其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艺术理论等方面独创一格,著作特性明显,具有激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浮屠葵花》 石鲁1961年 134.5×93厘米 纸本设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据国家博物馆介绍,“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将以“革新史诗”、“时代礼赞”、“长安新画”、“风神兼彩”四个单元反映石鲁先生与时代严密相关的艺术创造。每个单元之中又设2-3个小专题。著作挑选着眼于20世纪下半叶我国社会史与美术史上的一系列严重改变所构成的语境与情境,出现石鲁在艺术创造各个阶段中的创造思维与主题、创造款式与技法,以及经典著作创造过程中的速写、手稿和创造草稿,以求明晰地反映石鲁艺术在时代背景下著作体裁的改变及其进程演绎中所构成的共同风格。
《转战陕北》 石鲁 1959年 233×216厘米 纸本设色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策展人郑艳介绍说,“革新史诗”叙述了1940时代石鲁在延安的作业阅历,此刻的石鲁是一位充溢抱负的美术作业者,在延安他做了许多版画创造,还触摸了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延安年月对他的艺术开展也供给了继续的吸引力和力气。
新我国建立后,石鲁先生在西北从事美术作业时,进行了许多的主题创造,其创造资料许多都来自于在延安的阅历,他的成名作《转战陕北》等创造都诞生于此刻。国家博物馆也初次将《转战陕北》和17件这一时期的创造组画一同展示,以让观众了解经典艺术著作的诞生和背面的故事。
《变工队——陕北农村里的日子小景》 石鲁 1950年春 画心:90.4×61.2厘米 纸本设色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第二章节“时代礼赞“体现了新我国建立后的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石鲁也秉承从日子下手,深化到宝成铁路等地,和建设者同吃同住为劳动公民画像。这一时期,他的绘画放映了时代的特色。并且在1950时代,石鲁有一个很特别的阅历,他作为国际博览会我国馆整体设计者,到了埃及和印度。走出国门后的石鲁发现,要想在国际民族之林中安身,首先要据守自己的民族艺术传统,由此他开端批改前期艺术中着重以西画改造我国画的观念,开端向传统汲取养分。这一章节将展示石鲁在域外求索的写生创造,以及回国后通过考虑,向传统汲取养分的著作。
《王同志来了》 石鲁 1953年 120×100厘米 纸本设色 陕西历史博物收藏
第三章节“长安新画”展示了石鲁作为西北美术界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也是陕西美协创造室的魂灵人物,在1960时代,石鲁组织了西安美协我国画研究室的习作展,在我国美术馆展出后,《公民日报》发布题为“长安新画”的社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并在全国巡展,这个事情被以为是“长安画派”的兴起,他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日子”也成为后来“长安画派”的指导思维,“长安画派”是新我国建立后第一个在北方诞生的画派,以西北的天然风味和情面为载体,将浪漫主义和阳刚的宏伟美学相结合,成为新我国建立后的代表画派之一。这一章节除了展示了石鲁和“长安画派”的其他画家体现西北地方风格的创造外,还体现了跟着巡展走遍全国的石鲁关于其他绘画风格的测验。
《种瓜得瓜》 石鲁 1961年 51×40.5厘米 纸本设色 我国美术收藏
《春满秦岭》 石鲁 1962年 画心:195.5×68.5厘米 纸本设色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到了1970时代,尽管身处特别时代,但石鲁一直没有抛弃自己的艺术寻求。尽管没有再创造大型主题创造,但他的风格和翰墨却十分精到,特别在结合了书法、金石入画后,达到了艺术上天然畅神的阶段。他进入了自己的“画语录”,尤其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并且晚年他也常常着重自己的艺术是“艺为公民”,尤其在逝世前,他仍旧以为,要为公民创造。
《龟蛇图》 石鲁 1970年 画心:33.8×59.7厘米 纸本墨笔 我国国家博物收藏
石鲁的终身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想画家的立意,便是为时代代言。”
《家家都在花丛中》 石鲁 1962年 96×71厘米 纸本设色 我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藏
展览自2019年12月10日开端,展出至2020年2月9日,展出期间,还将举行学术研讨会及展览主题相关的“国博讲堂”。
《逆流过禹门》 石鲁 1960年 141×66厘米 纸本设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图片来自: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