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尚网资讯正文

京津冀廊坊划归北京可能吗?揭露京津冀合并最新消息

2017-10-15 01:01:40  阅读:741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迅

京津冀廊坊划归北京可能吗?揭露京津冀合并最新消息,如果传言成真,那么,通州,昌平,大兴等4环外各区域被踢出首都圈,市政府搬迁到通州也不是现在的那个首都政府了,而是直辖市政府,通州的小伙伴们,你们还欢呼雀跃吗?而且第2个概念,京津冀一体化,以后4环外会不会和天津,河北合并为新直隶省?

隐藏在北京行政区东迁背后的更大思路,很可能是将北京和首都的功能分离开来,划定“首都特别区”,就像华盛顿特区由美国联邦政府直接管辖一样,以适当、可行的方式,由中央对“首都特别区”进行管辖。

1、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合并成立“国家首都特区”。

2、设立

A、国家行政服务中心、两院(廊坊或保定)

B、中国人大政协、北京市属政府部门(通州)

3、首都特区交通规划建设:(一小时都市圈“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

“一环”:首都经济圈环京高速走廊。

“六放射”:以北京为中心向六个方向放射的运输通道,分别是西北的京张方向、正东的京唐秦方向、东北的京承方向、东南的京津方向、正南的京开和新机场方向、西南的京石方向的高速路。

“二航”:首都国际机场和新建的北京新机场。

“五港”: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黄骅港。

推动京津与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通州-燕郊、大兴-固安、亦庄-廊坊、房山-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备注:

A、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全部取消,只有公务用车(黄色标记)

B、北京市六环路以内取消高速公路收费,改扩建城市市政道路;

C、取消限牌限行,改为北京市中心收取拥堵费。

4、北京市“三高一低”产业外迁:

主要涉及水泥、造纸、化工、家具制造、建材、服装纺织、铸造等门类。

5、首都国际医学中心,三甲医院股份制改革

(通州5、顺义3、大兴5、平谷2、昌平5、怀柔2、密云2、门头沟2、房山3、延庆2、涿州5、燕郊2、香河2、秦皇岛5、天津5、廊坊5、保定5,张家口5、承德5、石家庄3、唐山3、邢台2、沧州2、衡水1、邯郸1)

6、首都国际教育中心,大学股份制改革—本科教育转移至河北

(昌平5、良乡5、通州3,天津2,廊坊大学城10,保定5,张家口5,承德5、石家庄3、唐山3、秦皇岛3、邢台2、沧州2、衡水1、邯郸1)

7、产业园区:

A、央企“总部经济”外迁(天津、唐山、廊坊、邯郸、香港、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春、大连、青岛、厦门、杭州、珠海等其他中国各省市)

B、商务区(北京CBD,丽泽商务区、通州新城、于家堡、响螺湾、)

C、港口经济(天津、秦皇岛、沧州)

D、空港经济区(首都机场、首都第二机场、天津机场、正定机场)

E、汽车产业园(武清、沧州、滨海新区)

F、批发市场(永清、白沟、高碑店、燕郊、固安、涿州)

8、城市功能分布:

A、北京:国家政治、科技、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B、天津市: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重型装备制造业、重化工产业基地。

C、廊坊、保定承接:国家行政事业机构、商贸物流中心、疏解京津功能的卫星城市。

D、张家口、承德: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E、唐山、沧州:滨海临港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

F、石家庄:以医药、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G、秦皇岛: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谁将是京津冀的经济中心?这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未来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中,可能会被淡化。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在即将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中,京津冀三地有争议的内容可能不会被写入,“进入方案的主要是共识”。

“京津冀地区谁是经济中心,可能和珠三角一样并无定论。”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说,“这与长三角地区上海独大的情况不一样。”

而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导,或许将进一步产生京津冀的经济核心区。

“经济中心”归属博弈

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整个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并没有定数,仅学界提出的定位就差异很大。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京津冀空间区域定位应该是一主一副三轴四区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

“一主”为北京;“一副”为天津;“三轴”即形成北京-保定-石家庄城市带轴线、沿京津塘高速的北京-天津城市轴线和北京-唐山-秦皇岛城市带轴线,这分别有京广、京沪、京沈高铁。“四区”即滨海临港发展区,京津廊发展区、邯邢衡发展区、张承发展区;“多中心”即在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等为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而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和京津冀区域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撰写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5)》则持另外的看法。该报告认为,京津冀地区空间格局可概括为:“两核两心四带多节点”。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两心是京津冀区域副中心(次中心),即石家庄和唐山。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认为,就目前而言,争议的主要原因是京津冀与长三角不一样,长三角是上海一家独大,“而京津冀是北京、天津同时都很大”。

今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但是该规划纲要迄今没有发布。

对于京津两地的定位,也有诸多争议。有学者认为,北京的定位要按照过去中央确定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来确定。

根据今年两会期间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的提法,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提出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有所区别。

肖金成指出,京津冀地区从空间角度而言,还将会是“双城记”,但是从空间角度谁是中心,尤其是经济中心的说法,可能在最终方案中不会提。肖金成认为,北京的“四个中心”并非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定位,是全国的定位,而这其中也不包括经济中心。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虽然京津冀的经济中心尚未确定,但天津实际承担着经济中心的功能,“天津有港口,有金融产业,有高科技研发,说天津是经济工作的中心那是没问题的”。

京津关系最终为共赢

张贵认为,谁是京津冀的经济中心的问题可能会被淡化,但可能会产生京津冀的核心区。

有学术界观点认为,目前保定、北京、天津这个金三角中间区域,可能成为未来的京津冀的核心区。目前保定行政面积扩大,为保定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这给保定等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张贵说。

近期保定的城区面积扩大到2000多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石家庄,保定预备做区域的中心城市,与石家庄、唐山一并作为京津冀的副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调控北京市人口规模。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云泽认为,目前天津和北京两城市的关系有了变化,以前是一种利益的博弈,现在最终走向了共赢,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初衷。京津冀分工明确,有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马云泽举例说,目前北京包括汽车、建材、医药、服装商贸等产业都在加快向河北和天津转移,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也正在与天津、河北等地合作,推动一些科技产业在北京周边落地。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里和高层谈话中都多次提到非首都功能的转移,实际上说的就是经济功能。

“而北京主要承担首都功能,做政治文化的中心等功能,原先金融、商贸中心等多个中心的功能天津可以来承担。”他说。

分歧依旧存在

“三地各自有自己的算盘。”一位区域经济学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眼下如何厘清京津冀产业的定位至关重要。统计显示,目前注册地在京津冀地区的上市公司共有174家,其中北京111家、天津28家、河北35家。

不过,这些企业所代表的三地“定位和目标均有重叠”。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昊曾在不同场合强调,京津冀三地需要合理分工。

但三地的分歧由来已久。过去,三地都形成了钢铁、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而今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王昊举例说,北京、天津两地都竞相发展汽车产业,而这种发展都是建立在地方政府内外有别的政策基础之上,两地的汽车产业都有相对垄断性,这有利于地方GDP和财政收入,但是从长期和京津冀整体利益角度看,却弊大于利。

在港口建设上也是如此。据悉,京津冀三地都在规划自己的港口,在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冲动之下,三地产业趋同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加强。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认为,在跨区域的项目建设上,要同步协调推进,而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朱正举则建议,要加强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工业区、沧州东部滨海地区之间产业协作。

12日,天津港一位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特别是在港口、机场、跨地区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三地都在加大建设力度,未来将可能全面重复。”

河北省发改委区域处处长张波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合作上,而是应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河北迫切希望融入到京津冀一体化中”。来自北京的反对者则认为,河北、北京差距太大,难以京津冀一体化,提区域合作还比较现实。从北京的发展现状来说,重工业的梯度转移已经完成,现在构造的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按张波的说法,河北与北京的分歧还表现在经济合作的区域上。其中,廊坊的归属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廊坊作为产业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天津河北是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张建国说,北京强烈支持廊坊划归北京,而河北却坚决反对。

需建立新机制

京津冀三地发展各有侧重。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国家定位的北方经济中心,河北在两大超级都市的阴影下,困难不言而喻。而天津更热衷于“京津一体化”,北京的注意力又集中在廊坊和涿州,因为那里可以发展房地产,供北京人居住。

“行政壁垒高筑、政府间合作层次低是三地难以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多位专家认为。8月12日上午,河北经贸大学教授于刃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真正的区域一体化,应当是京津冀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的联合,而不是以抑制一方来发展另一方。”

张建国给出的解释则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阻力主要源自地方财政的“分灶吃饭”体制。所谓“分灶吃饭”,是指1994年财权由集中走向分散,目的是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地区差距主要在于‘分灶吃饭’财政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张建国说。

“北京如果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产业,就等于是从自己兜里往外掏钱。”一专家认为,北京与天津和河北的合作比例之所以极少,是因为北京55%左右的合同是面向全国的,毕竟全国有些地区的实力相对于河北更强。

“分灶吃饭”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造成三地在产业上求大求全,强调“一个不能少”。基于这种现实,张建国认为,迫切需要三地形成一脉相承的产业链。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北京可以依托研发优势,天津拥有政策优势,河北拥有众多生产企业,三地可以共建产业联盟。

但多位区域专家坚称,“北京更加注重京津冀区域合作,而亟待谋求发展转型的河北,也希望能与京、津有进一步的合作。”在产业合作上,目前京冀双方选择了七大合作产业,包括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铁、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共同打造“北京智力资源+河北劳动力土地资源”。

多位专家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编制京津冀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三地产业创新联盟。“从政策层面应该成立由中央高层统筹的协调机构,制定三地产业发展规划,这才是三地一体化的真正开端。”河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助理马建章说。

河北“抢跑”京津冀一体化

本报记者杨仕省北京报道

张梁并不知道“第二机场”在哪里,但他的生活却因为这个眼下还不存在的机场而改变。

张梁在石家庄石南路住了60年了,但这里正在规划一座新火车站。两个月前,张梁及其邻居们就被通知搬迁,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下文。“我们把租出去的房子都给收回来了,然而却没有风声了,也没有人给我们一个解释。”张梁这样抱怨。

8月12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联系到石家庄市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原计划是这几天让市民搬迁的,据说因为争夺京津冀的“第二机场”,河北提前将资金转移到修机场那边去了。“目前财政有点吃紧,新火车站有可能在明年9月开工。”他说。

抢建“第二机场”只是河北“抢跑”京津冀一体化的一个缩影。相比于北京和天津,河北对于京津冀一体化更加热衷。事实上,它也尝到了“抢跑”的甜头——河北在一些经济指标上已经把北京和天津远远甩在了后面。在接下来的区域整合中,河北也依然有望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主导者。

争夺地盘

早在5月中旬,河北省就已决定投资40亿元,除新建秦皇岛民用机场、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承德机场等之外,还按年旅客2000万人次标准着力打造河北正定国际机场,力争成为首都的“第二机场”。经过7年之久的京津冀争夺之战后,河北省终于在“第二机场”建设方面提前迈出一步。

北京也有自己的“第二机场”规划,选址就位于北京市郊南部大兴界内,离河北正定国际机场只有3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不过,其进展较慢,预计前期拆迁和招标工作要两年内才能完成。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张建国分析,北京的“第二机场”要正式开土动工,至少还要2-3年的时间。到那时,河北的“第二机场”恐怕都开始营业了。如此一来,估计国家有关方面也许不会再给北京的“第二机场”发放批文了,而很可能会把首都国际机场的客流分散到河北第二机场。

在同北京争夺“第二机场”的同时,河北同天津的港口之争也并未平息。在首钢搬迁到曹妃甸之后,天津也表示将在南港工业区建设一个新的港口,“目的就是争夺首钢的业务,来助推当地的GDP。”一位河北地方官员这样表示。

据他介绍,首钢之所以选中唐山曹妃甸,恰是曹妃甸拥有出海口——京唐港,从而使铁矿石直接可以经由海路运进厂区,大量的钢材成品也将可以直接通过海运进行物流配送,太方便了。

张建国向本报记者分析,曹妃甸是自然港,不需要投很多资金,而天津建正在建设中的南港,与曹妃甸距离一步之遥,而且投资数额不计其数,完全没有必要重复建设。

初尝甜果

河北经贸大学教授于刃刚向本报记者表示,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国家定位的北方经济中心,河北长期处在这两大超级都市的阴影之下。但实际上,尽管河北夹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感觉有些“尴尬”,但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完成908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这要高于北京的6372.6亿元和天津的4106.48亿元。

河北省社科院副巡视员王新明表示:“河北有如此好的经济增长,这与承担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不无关系,比如曹妃甸接受首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河北的定位是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同时也是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2009年3月,河北张家口市抓住北京企业外迁的机会获得了不少项目。当时北京与张家口签订投资合作合同33项,总投资439.2亿元,涉及风电开发、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和旅游业等等。同年5月,首钢落户河北曹妃甸等。这些变化,都使得河北和北京在GDP方面不断地此消彼长。

不过,河北也有坏消息。在此次工信部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河北省内被涉及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四,这对河北的压力不小。“下半年河北的GDP可能会有所下降。”上述河北官员表示。

一位区域经济学家指出,河北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京津冀区域规划获批后,三方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创新机制,否则河北还将被抛弃。获得更多类似内容精彩推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